包括《史记》在内,没有哪部史书的编纂时间能比《明史》更为漫长。自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设立明史馆,算是正式启动编纂工作,直到乾隆四年(1739年),由张廷玉将最终稿递交朝廷,整个过程前后持续了整整九十五年,时间跨度之长在中国史书中罕见。
这部耗时近一个世纪完成的《明史》,理应成为历代正史中的瑰宝,甚至可谓极品。然而,细细翻阅之下却会发现,它宛如一只鲜美的大虾,整体肉质饱满鲜嫩,却在尾部出现了腐烂和霉斑。整部史书,虽然在文笔与资料上都达到了高水平,但某些细节却显得漏洞百出,最终成了一锅“烂尾虾”,令人遗憾。
修史百年,如同修得同船渡般漫长,然而这部《明史》却闹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其中一段记录写道,“献忠黄面长身虎颔,人号黄虎……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这段文字摘自《明史·卷三百九·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字字玑珠,却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错误。
如果这数字是“六亿”,或许还可以解释为古代“亿”与现代不同,可能相当于六十万或六百万,但《明史》竟然直白写成“六万万”,而且经过了层层审查,甚至乾隆皇帝御笔亲批,正式刊印发行,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除了数字错误之外,《明史》的地理认知同样显得极其薄弱,误将许多早已被汉、唐、宋、元、明各朝纳入版图的地区划作“外国”。具体哪些地方被错划,这里就不细说,以免招致诟病,但这明显暴露了编修人员的无知与偏颇。
展开剩余79%清朝人编纂《明史》,自然不可能把自己祖先的故土视为“外国”,这也情有可原。爱新觉罗家族世代担任明朝边疆重镇建州卫指挥使,入关时还打着“破贼”“助明”的旗号。顺治皇帝即位后,对崇祯皇帝赐谥号为“庄烈愍皇帝”,并令百姓服丧三日,举行隆重的改葬仪式,以表尊敬。
多尔衮的作为实际上等同于帮助顺治皇帝福临继承了明朝皇帝朱由检的皇位,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朱由检宗族和后裔的残酷追杀,几乎是一次大清洗。
这些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给《明史》编纂者带来了极大困扰,几经改稿仍难以过审。直到张廷玉在康、雍、乾三朝担纲主编,才使《明史》得以柳暗花明、顺利通过审查。
通过纪晓岚等人在编纂《四库全书》期间发生的一系列奇事,可以窥见《明史》出现低级错误的根源所在:张廷玉虽有无奈,纪晓岚则心知肚明,《明史》成为“烂尾虾”的最大功臣,非乾隆皇帝莫属。
客观而言,《明史》的整体质量仍属上乘,叙述较为客观公正,并未刻意贬低明朝的帝王将相。对明太祖朱元璋的评价尤为推崇,几乎是史书中的顶峰之作:“帝天授智勇,统一方夏,纬武经文,为汉、唐、宋诸君所未及。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汉以后所未有也。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太祖实身兼之。”
朱元璋获得了将近七百字的褒扬之词,这在中国史书中极为罕见。崇祯皇帝则获得了更多的悲悯与同情:“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这也反映出清朝史官的尴尬处境:明朝皇帝不能写得过于辉煌,也不能完全否定,只能兼具褒贬,以便使清朝取代明朝的合法性更易被接受。给崇祯赐谥号正是这一策略的鲜明体现。
南明政权曾为朱由检追封庙号,如思宗、毅宗、威宗等,但后世多只铭记清朝所赐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端皇帝,即俗称的“庄烈帝”。
清朝此举堪称高明,《明史》虽在对明朝褒扬颇多,却在许多细节上留下了令人忍俊不禁的漏洞,而这些问题根源还是乾隆皇帝本人。
乾隆皇帝文采斐然,一生写下数万首诗词,在无数名人字画上盖印章自抒胸臆。年少登基时气势凌人,视天下如己有,这一点主编《四库全书》的纪晓岚深有体会:在乾隆面前犯错尚可,但若表现出比皇帝更高的才华,则极其危险。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出身高官世家,能在康雍乾三代稳固官位,官场经验丰富,深谙如何编写《明史》以求顺利过审。他选择在史书中故意留下若干无关痛痒却明显的错误,供皇帝圈点,以显示皇帝英明圣明。皇帝满意后,编修工作便能顺利推进。
如此一来,最终的《明史》由张廷玉挂名主编,早年其他编纂人员的辛勤成果也随之归功于他与乾隆皇帝,堪称君臣合作的典范。
然而,留给皇帝补充的漏洞若连他本人也未能察觉,那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正是纪晓岚心头的苦水:皇帝终审通过的稿件,谁敢再轻易改动?谁又有胆量去纠正错误?难道要丢官下狱?
乾隆皇帝审阅《明史》和《四库全书》时,往往是走马观花,一目十行,根本不可能识别所有错误。那些遗漏的错误,张廷玉自然不敢指出,结果一系列错别字和常识性错误便得以保留。如果乾隆能认真细读,定会怒斥:“张献忠杀了六万万人,明朝哪有那么多人?我们四川到底是在跟谁打仗?”
乾隆皇帝的怪脾气并非孤例,历代帝王常有此好:必须挑出书中毛病,以彰显自己的学识与才华。下属自然会迎合皇上,故意留疏漏给皇帝圈点,成为君臣之间的默契。
皇帝得意于彰显学问,臣子获得颂圣之机,一切皆大欢喜。但这也使得本应完美的《明史》最终沦为“烂尾虾”,这是
发布于:天津市正规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